在水產飼料使用過程中,經常聽到反映飼料存在耐水性差、入水后很快散開的問題。針對此類情況,不同飼料廠家提出了各自的解決方案。如在物料中添加粘結劑;還有在飼料外面包一層蛋白質膜的微膠囊飼料等。這些做法解決了飼料耐水性差的問題,但增加了工藝,增加了原料成本。如何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既保證了水產飼料的耐水性,又不增加產品工藝和成本呢?下面通過分析說明水產飼料耐水性差的原因,同時給出一些解決辦法。
一、選用原料的差異性
1、大豆粕
國家標準GB10380—89,按粗蛋白質、粗纖維、粗灰分為質量控制指標,分為三級,一般飼料廠在這三級大豆粕的使用上,有的偏重二級以上,有的為了控制成本則選用了三級及以下的大豆粕。實際上,大豆粕級數的選擇與水產飼料產品品質關系密切,與水產飼料產品的耐水性無明顯關系。但是若大量選用三級以下的大豆粕,其中粗纖維含量較多,對水產飼料耐水性有一定的幫助,但對產品品質有較大的影響,不宜采用。
2、魚粉
在魚粉的選擇上,同樣的,有較多的廠家為了降低成本采用了三級及以下的魚粉,魚粉中肌纖維質量的優劣,對水產飼料耐水性有一定的影響。在其它原料不變的情況下,使用較好的魚粉,其品質和耐水性都較好。
3、菜籽粕
菜籽粕中粗纖維含量較高,合理、適量選用菜籽粕將有助于產品品質的穩定和水產飼料耐水性的提高。
4、次粉
很多廠家在水產飼料中大量使用次粉,有的耐水性較好,但有的耐水性仍然差得很。主要因素在沒有把握住次粉質量的關鍵。我們知道面粉質量優劣的一個關鍵指標是面筋含量。同樣的道理,次粉中面筋含量的高低對產品耐水性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我們通常用含粉率來粗測其面筋的大致含量,這里一定要注意,含粉率和細度有關系,但不能混淆,不能因為其細度合格就認為含粉率符合要求。
二、解決水產飼料耐水性差的辦法
明白了水產飼料所選原料的差異性特點,也就知道了水產飼料耐水性差的形成原因,因此可以通過對生產工藝進行合理的調控,是能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的。
1、原料粉碎粒度的選擇
很多飼料廠已有了這方面的經驗:原料粉碎粒度越大,水產飼料的耐水性越差;粉碎粒度越小,耐水性雖然好,但能耗等增加,在成本核算上通不過。
2、粉碎粒度與耐水性關系
根據對水產飼料耐水性的不同要求,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粉碎粒度。常規水產飼料我們選用Φ1.5~Φ2.5的粉碎篩板孔徑。
3、進料速度的選擇
進料速度的大小,對飼料產品產量影響較大,對水產飼料耐水性的影響較顯著。在蒸汽量一定的前提下,進料速度快,淀粉糊化不夠,耐水性差。根據不同額定產量、粒徑和不同的蒸汽質量,合理選擇適宜的進料速度,將有助于提高飼料產品耐水性。
4、調質溫度選擇
在配方一定、蒸汽量一定、進料速度一定的前提下,調質溫度的選擇對耐水性的選擇有重要的作用。調質溫度高,飼料中淀粉可以充分糊化,顆粒耐水性就大大提高了;調質溫度低,調質時間又不夠,則飼料耐水性就較差。通常我們應根據不同的制粒機,采用不同的調質溫度和時間。如有的調質器的溫度總是上不去,總是不能達到90℃以上,我們就應合理選擇調質溫度和時間,以達到飼料淀粉充分糊化的目的。但溫度過高,產品顏色偏黑,我們通常稱為燒糊了。因此,合理選擇調質溫度和時間,有助于飼料耐水性的提高。
5、環模長徑比的選擇
環模的長徑比對飼料耐水性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配方、原料、工藝一定的前提下,環模長徑比越大(1∶17),飼料耐水時間越長;環模長徑比越?。?∶8),飼料耐水時間越短。并且,環模長徑比對飼料產品的外觀質量影響較大。主要是物料在環??變葦D壓時間長短引起的,長徑比越大,擠壓時間越長,物料溫度偏高,產品顏色偏深;長徑比越小,擠壓時間越短,物料溫度不高,產品顏色偏淺。
總之,影響水產飼料產品耐水時間的既有原料的因素,又有生產工藝的因素,只有合理配方,按標準合理選用原料,選擇合適的生產工藝參數,特別是原料粉碎粒度、進料速度、調質溫度、環模的長徑比,才能有效的延長水產飼料的耐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