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后中國經濟政策可能出現重大變化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慧通綜合報道:
9月28日,中共中央決定,十八大將在11月1日召開。中國共產黨重大的權力交接將在十八大上完成??梢哉f,十八大后,隨著中國新一任的國家領導人上任,中國經濟政策與發展戰略可能出現重大變化。而這種經濟政策的重大變化將決定了未來五年甚至十年中國經濟發展。因此,中國十八大的召開將成為舉世矚目的事情。
因為,就目前的信息來看,中國新一任的領導人將是以習近平與李克強為主導。如果以他們為主導,那么新一任領導人的出身與背景、生長時代、知識條件、開放態度、工作閱歷與經驗等都與上一任領導人有很大差別。而正是這種差別,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他們上任后的經濟發展戰略與經濟政策的價值取向,而這種價值取向又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新一任的領導人多以出生在上個世紀50年代。而這一代的人對他們人生影響最大的事件要算是上個世紀60年末到70年代初的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了。而新一代的領導人有不少都是這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的經歷者。作為一個十幾二十歲的年青人,他們第一次離開父母親來到中國社會最底層生活最為艱苦的農村,不僅親身經歷了社會最底層農村民眾的疾苦與現實,也在與底層農民生活與工作的融合開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就如我們許多人上大學不僅在大學學習各種文化與知識,更重要在于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一樣。
而新的領導人在這個時候形成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比如,美國最大連鎖超市沃爾瑪的創始人沃爾頓為何要以造福窮人為目標就與他年青時的經歷有關。喬布斯的蘋果產品也是如此。因此,新一任中國領導人年青時的經歷,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們掌握政權如何來制定各種政策,預計這將是他們各種政策制定的基點。在這個基點上,其政策的民生性或政策出發點更多的是關注絕大多數底層民眾或中低收入民眾的利益??梢哉f,這不僅是中國和諧社會得以建立的基點,也是中國邁向現代文明社會的標志。有了這個基點,未來中國的各種經濟政策將發生重大變化。
其次,1949年中國解放之后,第一代與第二代的中國領導人基本上都是軍事強人出身,如毛澤東、鄧小平等;第三代和第四代的領導人則多以是理工科與工程師的背景,如江澤民、胡錦濤等。而新上任的領導人多數是社會科學之背景,他們所讀的專業多數是經濟學、法律、歷史及其他社會科學,而且其中有幾人已經獲得了博士學位。專業知識與理論的不同,也可能決定了他們治理國家思維模式、觀念及方式會與以往有很大差別。而且從現代國家所要求的專業知識與背景來看,社會科學知識的優勢則成了現代國家有效治理的重要條件。因為,這些知識正好是要求人們從社會的角度來了解我們現實生活與整個社會運行機制。比如發達國家許多領導人的專業知識都具有法律及經濟學背景。
第三,新上任領導人其開放的態度可能與上幾代領導人也會有很大不同。因為,新上任的領導人其中有直接到歐美名牌大學學習過的,也有改革開放初期就到歐美國家訪問過的。如習近平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到過美國。他們對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科學技術水平及人民狀況等很早就有了解。特別是在那個時候,中國經濟發展情況與發達國家相差很遠,這會促使他們從之后更加會關注發達國家各方面的進展,增加這些方面的知識積累。在這過程中,不僅他們相應的知識在不斷積累,而且他們開放的心態也在學習與演進過程中。而這種開放心態對未來中國經濟政策制定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第四,新上任的領導人個人工作經驗與閱歷也與上一任領導人有很大不同的。新一任領導人多數都是從基層一步一步往上走過來的。這樣,他們不僅得到工作上的磨練,也積累工作上的經驗,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對整個國家機器是如何運作,其中有那些優勢與不足,應該了解得更為清楚。如果這樣,他們更應該知道中國這臺國家機器未來的改革重點與改革應該哪里入手。這些就是這一任新的領導人與上一任領導人不同的地方。很大程度上,這些特點與差別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未來中國經濟走向與發展,影響中國將出臺什么樣的政策來治理國家。
對于現實的經濟生活來說,還得看新一任的領導人在現在的知識與經驗背景下如何來如何當前中國經濟生活最為重要的三大問題。一是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點在哪里,對于這個經濟增長點,新政府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進行(從李克強最近的談話來看,中國城市化將未來經濟發展最為重要的增長點);二是未來中國經濟中最大風險是什么,新政府將采取方式來應對與規避(對于這點在〈十二五中國金融服務業發展綱要〉有所透露);三是未來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最大障礙或阻力是什么(當前中國黨內十分盛行的嚴重的貪污腐?。?。應該說,新一任的領導人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處置這三大問題將成為他們特質與優勢能否體現的關鍵。不過,從最近習近平與李克強的言論所透露的信息來看。新一任的政府對這三個問題已經有了明確的思路,現在的問題是就在于在他們上任后把這明確的思路如何轉化可操作的具體政策了。
文章來源:慧通農牧信息資訊轉載于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博客,歡迎交流垂詢!